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实际上它们只
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
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作为历史解释,它可以用来评
价
A.《资政新篇》
B.洋务运动
C.维新思想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材料反映了只学习西方的科技而不学习西方的政
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是洋务运动。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这表明张之洞主张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军用、民用工业并重
C.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D.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张之洞认为“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特别强调创办钢铁工业对于发展近代工业和强国富民的重要意义。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符合上述思想的实践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成立三支海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李鸿章要求发展民用工业的言论,所以答案要求选择的是洋务派的民用工业企业。AC两项是洋务派兴办的军事企业,D项明显不正确,所以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7分)历史是一面镜子,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均可以说是一部生存竞争的历史。竞争过程的顺逆和结果的成败,决定这个国家民族的福祸命运。顺逆成败,又决之于国家民族对于时代环境的适应能力,亦就是决之于近代化的程度。……民族文化的竞赛是无时或已的,进步是不可稍停的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结合近代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相关史实,论证说明“顺逆成败……决之于国家民族对于时代环境的适应能力”。(11分)
(2)新文化运动对推动“民族文化”的进步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它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有何重要地位?(6分)
参考答案:
(1)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2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分)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分)
逆: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2分)洋务运动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没有适应政治民主化的潮流。(2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最终破产。(2分)
(2)作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4分)
地位:将中国近代化推进蓟思想变革的层面,为近代化的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清政府为适应时代潮流,开展洋务运动。从洋务运动的利弊角度(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等;弊:不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论证说明“顺逆成败……决之于国家民族对于时代环境的适应能力”。
(2)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猛烈批判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它表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