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下列思想主张克服了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是
A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B 用革命手段废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
C “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
D “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关键是要明确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然后再从体现局限性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出发,做出正确判断。D项中反帝只须革命不须勤王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27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认为:“党的责任是努力领导工人日常斗争,发展广大群众的革命高涨,组织暴动,领导他们到武装暴动,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城市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这一主张表明(?)
A.革命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
B.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C.中共的主要领导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中共领导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意得知,此时中国革命的重心仍在城市,中共的领导们借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认为城市的暴动可以使中国革命迅速获得成功,但是他们忽略到了俄国的无产者重要集中在城市而中国的城市中无产阶级很少,力量薄弱,和俄国的国情并不相同。所提这一主张中共领导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自作孽不可活》是当年一幅漫画,它指什么历史事件

A.“宋教仁案”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清帝退位
D.二次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漫画中的时间信息“民国四年”和漫画标题可作出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
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材料三?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选自哪一法律文件?它有什么意义?(2分)
(3)你如何理解“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1)中国古代的法律是皇帝意志、君主专制统治的体现,是君主制定用以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工具。(2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分)
(3)中华民国确立了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1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北洋军阀专制独裁,民主共和徒有虚名。(2分)?
(4)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1分);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可以看出,古代的法律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是君主意志的体现。(2)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看出这是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宪法性文件的颁布,对反封建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3)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学习的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原则。但是中国辛亥革命并未成功,革命的果实落在了袁世凯的手中,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法治建设,建立了建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1954年颁布了宪法,成为了国家的根本大法。
点评:古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近现代的法治建设明显的不同。古代的法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是为君主的统治服务的;近现代的法治建设是体现的人治到法治转变的趋势,体现了人民主权,是民主的体现,也是民主的保障。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西方国家大都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政体的,这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颠覆性改造”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题干“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可知知识分子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故A、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再根据题干对体制的颠覆性改造,可知是要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