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最早执行了公共预算制度,使英国获得超强的财政动员能力,对英国的崛起并成为海军强国起了关键作用。这种制度下,王室想动用国防经费来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是根本不可能的。而甲午战争时,清王朝硬是把用于国防建设的资金挪用于奢侈的皇室享乐,活生生地断送了北洋海军和近代中国的军事近代化。这则材料是想说明(?)?
A.英国崛起的原因
B.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C.清王朝比英王室权力大
D.现代化国家制度与军事现代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已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于
[? ]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以上是北伐军歌的歌词,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北伐战争的时代新特点有
①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大联合 ②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③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④革命志士前赴后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由此可知③正确;从“工农学兵,大联合”“齐奋斗”中可以得出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大联合,故①②正确;④不是时代新特点,可排除。故C项正确。
考点:北伐战争的背景
点评: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的能力,阅读材料并依据教材知识解答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D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在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故A项错误;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让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C.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中“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即主权在民,实质是否定的当时的封建君主专制,所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