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 ]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B.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结合
D.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84年6月,邓小平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两种制度’。”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B.中国政府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中国政府倾向于社会主义吞掉台湾
D.中国政府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 ]
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
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
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计算,中国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下同)在世界GDP中占的份额如下:1820年(即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GDP的1/3。1952年(即中国经济恢复到抗战前最高水平的那一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例为5.2%。
(1)据材料一,说明1820年到抗战前中国GDP占世界GDP份额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旧中国,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生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就是这样极少的工业,其布局也是极不合理的,主要是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中。如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6个城市提供的,而广大内地,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近代工业。
(2)针对材料二反映的我国工业状况,“一五”计划在指导方针和建设重点方面有什么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建国后西藏经济发展的一组图表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西藏经济出现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西藏经济发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由鸦片战争前的1/3降到抗战前的5.2%。原因: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致使GDP迅速下降;19世纪60年代以后,虽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但在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发展异常艰难;同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发展迅速。
(2)针对材料二的状况,为改变旧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指导方针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将建设重点放在工业基础较好的东北等地,以便于工业化的起步。
(3)原因:1978年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国家加大对西藏地区的投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认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布局;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毛泽东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诗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消遁。”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理论的实践
[?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新民主主义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