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的补充。当然,这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带来的消极因素比起利用外资加速发展的积极效果,毕竟小的多。危险有一点,不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四: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是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五:开放不再是沿海地带的“特权”,从青藏高原到额尔古纳河,各地都在探索开放的适当形式。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西藏同胞在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山口摆起了货摊。它是西藏走出封闭、走向世界的起点。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表格中的空白部分应填写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分析开发浦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建国后,全党于1957年又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提前进入社会主义
B.纠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左”倾冒进的错误
C.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D.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4、判断题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的是
[? ]
A.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B.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材料三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继续实施新型显示器、宽带通信与网络、生物医药等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变化的必要性。?
?
(2)分析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开放30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
?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现今工业化建设的哪些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