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4年3月,我国成功召开“两会”,从历史渊源来讲,“两会”(政协会议和人大会议)分别始于
A.1946年,1949年
B.1949年,1949年
C.1949年,1954年
D.1954年,1956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邀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党来京参加新中国的筹备会议即是政协会议。1954年9月新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78年8月12日中日在北京签订《中日友好条约》:“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这一条约的签订意在?(?)
A.促成中日两国尽快建立外交关系
B.缓和中日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C.结束两国敌对状态
D.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关于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监察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②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③明清时期的谏议机构比较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思想的演变,题目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汉朝时期的董仲舒和明末清初时期的黄宗羲针对君臣提出不同的主张是与当地社会背景相关的,所以A项正确,B不符合孟子C不符合董仲舒D不符合汉朝时期的时代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毛泽东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个社会的内部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是(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19世纪中叶”,并要从“本质”上分析。19世纪中叶发生的重大变化是指鸦片战争(1840年)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最本质的应是社会性质的改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