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治国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 文艺复兴初期,绘画中的圣母形象发生了变化,人们从绘画中可以看到圣母有了孩子以后脸上的微笑。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圣母的亲情。文化上的复兴,正是从圣母抱着圣婴的画中迸发出来的。
材料三 第二十七条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文艺复兴初期的圣母像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思潮的核心是什么?其经济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中的“有人”是指的什么人?本材料的作者怎样批驳了“宣传者”的捏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史载:文帝、景帝时,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文帝、景帝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B.文帝、景帝不禁止土地兼并
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D.天灾人祸,又不善经营者被兼并
3、判断题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4、判断题 ? 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你判断一下,余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
[?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5、判断题 下列各项符合史实的是
A.夏朝时期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B.青铜制造是夏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C.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
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 000年以上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