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主张统治者结合法和术治理天下,法(法制)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权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主张统治者结合法和术治理天下”可以看出该学者主张法和术相结合来治理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主张是法家的思想,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
B.战争环境从根本上导致没有真正实施
C.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D.是中国农民战争达到顶峰的标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没有真正实施过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不是战争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我们党进一步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并且提到同国民党实行第三次合作。在党的台湾问题新方针指导下,对台工作曾取得一定进展,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联合国考虑。”
材料三? 2008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大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大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温,包括台海两岸‘大三通’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东方日报
材料四?“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作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由来,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2)阅读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态度发生怎样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实际,两岸基本实现“大三通”的意义。
(4)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参考答案:
(1)由来:解放战争,蒋介石失败,退居台湾。
阻碍因素:①美国的介入②文化大革命干扰③台独势力
作出的努力:《告台湾同胞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出、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反分裂国家法》、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
(2)表现:从武力威胁、干涉内政向欢迎两岸实现大三通转变
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美国霸主地位的削弱。
(3)意义:①方便了两岸人们的生活?②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③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④有利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4)①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②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③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④两岸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以热点问题:台湾问题为考察点,涉及了台湾问题的由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的变化及原因,“大三通”的意义,和两岸统一的原因展望。题目关注热点,基础知识突出,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是一道很好的综合性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 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他们所起到的作用说明了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参考答案:
(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为了实施材料二的思想,在工业上搞群众运动,开展“大跃进”,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结果: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
(3)异军的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化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说明的问题: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基础差、劳动力充足等国情,选择符合实际的工业化道路。
(4)中国工业化进程:①、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②、1958年实行的“大跃进”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本题解析:
(1) 注意材料一中所给有效信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困境。
(2) 1958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大炼钢铁,不利于工业化的发展。
(3) 明确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是符合国情的举措。
(4) 注意四段材料所揭示的时间: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材料二是1958年大跃进;材料三是1978年以后;材料四是2002年。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兴起的背景之一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因此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点评: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3)阶级关系上: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 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4)教育和学术上:由贵族垄断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出现,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 ”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