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白居易写的《琵琶行》中有一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其反映的生活方式是
A商人具体的生活情况? B民间经商热的状况
C 商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的状况? D 亲人分手离别的状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冯天瑜著《中华文明史》记载,南宋临安城居民中,官吏人数占临安城区居民总数的23%左右;从事工商业的居民总数达20万,约占城区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事文教事业的生员、教谕还有各行业艺人也占临安城区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作者文中数据可能来自《东京梦华录》
B.南宋社会生活世俗化程度较低
C.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造成严重冲击
D.南宋兼具“官僚社会”、“文人社会”、“市民社会”的风貌特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南宋临安城居民的构成主要有:官吏、工商业者、文职人员;由此可得出南宋具有“官僚社会”、“文人社会”、“市民社会”的风貌特征;故选D。《东京梦华录》是记录北宋都城开封城市面貌的著作,故A错误;B、C两项均与材料及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基础题,符合由易到难排列规律。由题中“通宵不绝”的夜市和“不觉抵暮”的瓦子,判断出商业活动时间不受限制是北宋的商业活动特点之一。材料没有讲市和瓦子的分布范围,排除B;瓦子没有涉及经营者的问题,排除C;坊是居民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评论隋开凿大运河的古诗中,评价较为中肯的是?
[?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B.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C.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为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北京乡土史,某班学生布置了如下展览。
展览一 悠悠古城
唐代幽州城(今北京)内的居民住在四面有坊墙围隔的“坊”内。市在城市的北部,有市墙相围。市场内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椒、笋、粳米、布帛、丝绸、茶叶大量来自于南方。
——摘编自《北京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幽州城的经济发展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览二 古都新声

《中外纪闻》(1895年康有为等在北京创办)

《狂人日记》 (1918年鲁迅在北京创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概括《中外纪闻》和《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社会所起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览三 老号新韵
(3)请从第二或第四阶段中任选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仁堂发展的历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市坊分开,商业繁荣,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2)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共同作用:解放思想。
(3)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得以恢复;“一五”计划实施(或工业化);三大改造。
第四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或国企改革深入);全球化趋势加强;香港回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