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观察下列两图,表述有误的是

A.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都发生在中国革命关键时期
C.都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D.图二比图一更具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 ②该运动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③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④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探索的理解能力。 从图片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始。故选C 。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斗争主要矛头对准外国侵略者。符合题意只有B项。A选项矛头主要对准清王朝。C项是反对的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D项主张推翻清政府,对外国列强抱有幻想。
点评: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如自由党、社会党、工党、统一共和党等。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从1912年底到1913年初,中华民国各省进行议员的选举,初选、复选都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使得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一时蔚然成风。
——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材料三?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初年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5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5分)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5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表现:组建政党、社团;创办报刊,评说时政;公开的政治性演说;各省议员选举。(答三点即可得3分)?原因: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升;临时约法让人民获得一定的民主权利;民众参政意识增强。(言之成理、答两点即可得2分)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2分)
设计: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3分)
(3)主张: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通过民主程序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国。(2分)
成就: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定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基本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3分,)
(4)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符合本国国情。(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中华民国各省进行议员的选举,初选、复选都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等信息不难判读出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原因从民国初年社会发展、临时约法颁布以及民主意识增强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中依据材料二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等信息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接受群众的监督,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3)问对应材料三,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宪法典修订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等角度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题型,接待此类试题要结合所学,本题从上述所给材料围绕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等方面去回答。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