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道:“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日:‘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下列能说明该材料的是(? )
①秦朝时相权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②秦朝时期监察机构趋向完善③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残酷性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暴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注意丞相的活动,防止相权威胁皇权,而丞相也很注意皇帝对自己的看法,说明君、相互相防范。①错在秦朝时才开始设丞相,但没有给君权造成严重威胁。②错在该材料与监察内容无关。③对在皇帝将在场者全部杀死就可说明。④对在材料中已反映了秦朝的暴政,它也是秦朝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一负面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
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
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2分)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2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图二 清朝军机处内景
材料三

图三 新中国民主制度
请回答:
(1)根据图一,评述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图二反映的政权机构的主要特征,由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制度,请根据图中序号写出合适的政治制度内容。与图一、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图三所示之外,新中国初期(1966年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有什么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分掌具体行政事务;三省相互监督和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并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
(2)特征: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只负责传达皇令。趋势:皇权加强。
(3)①政治协商制度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或政治协商制度。特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掌握权力;实行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繁荣的原则。
(4)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内服与外服的制度
D.三省六部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封制对应西周、禅让制对应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唐时期,只有C符合商朝。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夏、商、西周政治概况。
朝代
重要人物
政治制度
夏
禹、启、桀
王位世袭制
商
汤、纣
内服与外服制度
西周
周武王、周成王
分封制、宗法制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其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这种“制度”是( )
A.科举制度
B.世卿世禄制度
C.征辟制度
D.军功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