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

A.灵活的策略
B.洋人的朝廷
C.无奈的选择
D.末日的徘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漫画中的时间1909年、文字信息“对内对外两种面孔”及其具体表现可知此时的清王朝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故本题应选B项;A项中“灵活”的表述错误;造成该结局的根源为腐朽的封建制度,故排除C项;D项的表述由漫画中无法看出,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如图,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政治运动”“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中,可以判读出这次运动时五四运动。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事件时说:“为了挽救王朝,慈禧利用了仇外情绪……百姓中最为落后的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中极端守旧集团的鼓励而起来反抗了。”佩雷菲特表述的这一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国家记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集体记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既有被迫融入世界的屈辱记忆,又有找寻中国发展道路的革命记忆,还有追求国家富强的改革记忆。(15分)
(1) 请列举能体现以上三种记忆的历史事件。(3分)
(2)选择其中一种记忆,论述它如何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12分)
参考答案:(1) 1840—1842年鸦片战争;20世纪初辛亥革命;1978年改革开放
(2)选择其中一种记忆,论述它如何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12分)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被迫融入世界的开始。
史实1:由闭关锁国走向被迫开放。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中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逐步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市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史实2:由天朝上国,骄傲自大的落后观念转变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鸦片战争前,中国封闭落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中国闭塞落后的思想观念。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国门打开,认识到了西方的船舰炮利,第一次看到了西方的先进,有识之士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向西方学习成为这一时期思想的主流。
20世纪初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史实1:国体和政体的改变
史实2:思想观念的改变
史实3:社会习俗的改变
1978年改革开放,实现了国家的富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史实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史实2:改革开放开展
史实3:一国两制
史实4:外交舞台拓展,全方位外交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