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20分) 参考答案:(1)图示一: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图示三:元代的行省制(4分);中书省的职能是:决策(2分) 本题解析:(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通过图示来认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和元代的行省制。由图示一“皇帝统治下有三公”可知,这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由图示三“皇帝统治有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及中书省下有行中书省”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元代的行省制。图示二应该是唐朝三省六部制,而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钱穆先生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核心着眼点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汉至唐到宋地方行政制度呈现的趋势为分化事权,一官多职,导致的是相互推诿,使得政府办事效率日趋低下,所以其着眼点在于行政效率,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注:《大诰》明法律,内容为严惩官民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考也要考《大诰》。
——《中国法律史》
材料二: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龄有德者,民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三: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百职厘举。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吏治已渐腐败。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贪污成了官场积习,连负有检察职责的御史亦贪纵无忌。明英宗时,宦官王振家有金银六十余库。明武宗,宦官刘瑾有黄金二十四万锭,银元宝五百万锭,宝石二斗。
——摘自《明朝史话》
材料五: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朱元璋惩治贪官的措施和明朝治贪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赵翼关于明朝吏治腐败原因的分析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措施:重视法制教育;允许百姓举报和扭送贪官到京师;执法严酷。 结果:明朝前期治贪效果显著,但中后期吏治腐败日趋严重。认识:赵翼认为“贿随权集”,权力滋生腐败,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吏治腐败产生的原因。但封建吏治腐败的根源应在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本题解析:本题以反腐为题材进行命题,属于时事热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二、三主要叙述的是措施,可从教育、民权、执法程度等方面归纳。据材料四可判断其结果:腐败日趋严重。对赵翼关于明朝吏治腐败原因的分析,首先要归纳出赵翼关于明朝吏治腐败原因是什么?然后运用现象与本质关系,从封建制度本身入手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D.宗法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宗法等级的范围主要是贵族集团,不包括 奴隶,故A错;大宗和小宗之间既是血缘关系,又是政 治上的隶属关系,故C错;中央集权强调地方对中央的 严格服从,题干强调的宗法分封恰与此背道而驰,故D 错。从题干来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在进 行权力的继承与分配上,都以血缘为标准,这正说明 了宗法制和分封制是相互依存的。故选B。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秩序,实行了宗法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