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 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周朝革命”和“汉朝革命”分别是指
A.宗法制、中外朝制度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察举制
D.宗法制、推恩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是指西周实行分封制;而“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是指汉代实行察举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如南方的诗歌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感.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论语》
B.《逍遥游》
C.《诗经》
D.《离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按照“思想——制度——器物”的顺序,应该对应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洋务运动,因此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关注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抓住五个重点:就是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潮、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把新创的政治制度推向全国。
请回答:简述秦朝政治制度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6分)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参考答案:创新内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
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为后世沿用;明清以后,专制制度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羁绊。(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隋朝与秦朝是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两个朝代的统治的相似之处有 ①结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 ②都创立或发展了中央集权 ③兴建重大工程,影响深远 ④苛刑重役导致农民起义,被推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的能力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建立了隋朝并统一全国,故①是正确的,应选择;秦朝统一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故②是正确的;秦朝修建了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而隋朝开凿了南北大运河,都具有重要影响,故③是正确的;秦朝特别是秦二世的苛刑重役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并在农民起义中灭亡,隋朝也是由于苛刑重役导致隋末农民起义,并在起义中灭亡,故④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