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洪秀全领导的农民战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B.鸦片战争后战费和赔款的转嫁
C.外国列强的入侵
D.洪秀全的个人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四个选项都是运动爆发的原因,B、C选项都围绕A项,B项激化阶级矛盾,C项加剧阶级矛盾,D项是个人因素,不要夸大个人作用,因此正确选项是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歌颂的歌曲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
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1年9月上映的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1930年原住民赛德克族反抗日本统治的故事。日本统治台湾的历史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
A.1874、1894
B.1895、1945
C.1930、1945
D.1931、1945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统治,1945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将台湾归还给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国成功收回台湾,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时间表述与此不符。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36年1月24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以“中国在哪里?”为小标题来叙述封面人物之一的蒋介石。以下对“中国在哪里?”的回答,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在内战中
B.中国在建设中
C.中国在“解冻”中
D.中国在同盟国集团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36年1月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但中共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A、B、C正确;同盟国集团是20世纪初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等国组成的军事集团,1918年随着大战的结束而瓦解,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辛亥革命的民主法制建设突出体现在
A.确立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政外交措施
C.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