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 材料二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哪些政治派别?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的“三民主义”具体指什么?它有什么局限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在反封建上有什么进步性?对其应该如何评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民族、民权、民生。没有制定彻底的土地纲领和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
(3)开始批判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对传统的态度过于绝对,容易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 材料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 材料三: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作战三万二千余次,毙伤日伪军三十五万余人,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于何地?中国革命在走什么样的道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革命形势由材料一中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发展演变为材料二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克服1941—1942年的严重困难得到保存并继续发展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试评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瑞金。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到达陕北。抗战全面爆发后,挺进华北,开辟敌后战场,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3)晋察冀。军事上:反“扫荡”。政治上: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拖住了大量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坚持抗战,鼓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打击了投降势力,有力地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下列事件有可能发生在1845年的有
[? ]
A.英国人在上海建立医院
B.法国传教士在天津传教
C.美国公使进驻北京
D.一名山东农民作为华工来到德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
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C.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大革命带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两个,一个是未掌握革命的领导权,犯下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另一个是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当反动派拿起武器屠杀革命群众的时候,无法反抗。故选D。AC项都是大革命失败后在革命的摸索当中找出的关于革命的道路问题;B项在大革命失败前已经得出结论。
点评: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实现,进行了大革命运动,当革命顺利前进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革命最终失败。这个我们留下了两个血的教训: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发展自己的武装。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共三大的功绩、北伐战争等都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皖南事变反映出:
[? ]
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
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
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
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