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 重大成就
| 作用和意义
|
1961年
|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 我国成为能制造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
1965年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
1974年
|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
1988年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 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
1999年
|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
材料五 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 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材料二中论及的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遭到了甲同学的反驳,请为他提供反驳词。
(2)材料三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四却告诉我们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请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就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谈谈具体做法。
参考答案:
(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或由领先世界转为日渐落伍)。
反驳词:中国科技在明清以前一直领先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失落的年代。
(2)不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文革”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但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卓绝努力,独立自主地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
(3)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是否稳定、国际环境、国家政策支持、教育水平、时代需要。
做法: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第(1)问,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在世界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材料二的观点是: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反驳则应辩证分析我国科技的两个重要阶段,以明清为界,从领先世界到落后于世界的转变。第(2)问,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与发展的原因。1957年至1976年大体处在文革期间,实际上本问考查的是文革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取得的成就,本问既要从国内外因素分析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也要从国内因素分析文革期间创造的科技成就的原因。第(3)问,考查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本问有限制条件:社会因素,其因素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归纳。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理由是( )
A.原四大发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B.丝绸在古代发明中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范围最远
C.造纸印刷对人类文明的传播贡献巨大
D.与火药和指南针相比,青铜和瓷器技术更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人类文明的进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50年代有人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推翻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强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根据所学知识,判定这个预言在当时是
[? ]
A.主观臆断
B.客观真实
C.背离史实
D.一家之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
| 401~1000年
| 1001~1500年
| 1501~1840年
|
?中国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
| 70%
| 56%
| 29%
|
?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
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
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年~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
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由领先世界转为日渐落伍)。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少新的推动力;明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中外科技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
(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3)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力开始作为机器的动力,其能量之大远远超过了蒸汽机,而且使用上要方便得多,因而很快以电力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也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中华网
? 材料二


(1)发电机是由谁研制成功的?随后,人们发明了哪些“以电为能源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涌现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图片中这两种交通工具都以什么为动力?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与发展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大量开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这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飞跃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在它作用下,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西门子。电灯、电话、电报、电车、电影放映机。?电气时代
(2)内燃机。石油。
(3)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垄断组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