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旧唐书?韦温传》载,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任用盐铁判官姚勗(姚勗,唐朝名相姚崇五世孙,又写作“姚勖”。编者注)权知职方员外郎,制出,尚书右丞韦温执奏任用不当,文宗令中使宣谕韦温奉诏,韦温坚决不奉诏书,文宗只得改任勗检校礼部郎中。这反映出唐代
A.政令执行机关对决策的监督
B.决策中枢系统的相互牵制
C.政令执行机关向决策机关转化
D.君权在决策机制中的日益弱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唐代,作为政令执行机关的尚书右丞韦温坚决不奉诏书,最后迫使皇帝唐文宗改任姚勗的官职,恰恰说明了政令执行机关对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决策的监督,A项正确,B项中的“相互”不符合材料;宰相级的韦温行使谏诤权力,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制约、牵制,不能说君权旁落、“日益弱化”,更不能说是职能“转化”,C、D两项均错。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湖北省云梦县秦古墓出土的《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毒鱼鳖……”这表明秦统治者
A.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压迫
B.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已有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D.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法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七国之乱”发生在:
A.汉高祖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文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隋唐开始,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弃农经商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有才学的中小地主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当上公卿大官。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代指丞相)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