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上为刘邓,下为陈谢)请回答:该图反映的历史意义是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粉碎全面进攻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战略决战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科一: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05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18 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一个不是贫弱而是富强的
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作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现实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作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柏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 月5日到13日,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发表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起来是哪两个方面?请以史实说明为什么“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2)材料三中,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是为了完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到的什么目标?完成的结果怎样?西柏坡之前,我们党的“农村指挥所”在哪里?是怎样建立的?
(3)材料二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七届二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3、判断题 下图是在重庆市云阳县发现的一张孙中山先生亲笔签署的委任状,云阳籍历史名人程德全投机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总长,而程德全原本是清政府的江苏巡抚。孙中山此举反映出

[? ]
A.清朝已覆灭
B.封建势力已被彻底打倒
C.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
D.辛亥革命有明显的局限性
4、判断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壮举、千秋伟业。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我们的先辈曾经历了
①坚持了东北十四年的抗战,全民族的八年抗战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爱国官兵曾取得了许多辉煌战绩
③共产党敌后战场牵制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全部的伪军,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④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国人民相互声援、相互支持
[? ]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判断题 孙中山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1902年,他鼓励留日学生刘成禺搜集资料,写出一本太平天国史来,孙中山先生为之作序。孙中山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号召留学生了解本国革命史
B.借用太平天国号召革命党人团结
C.借太平天国史事宣传排满反清
D.宣传太平天国反抗外国侵略的事迹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