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大元”取自哪一著作
A.《论语》
B.《大学》
C.《易经》
D.《孟子》
2、判断题 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3、判断题 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A,交唐太宗定夺? B.交兵部出兵攻击
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内阁裁定处理
4、判断题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预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韧进者承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之艺”民国初年,学姐还将science音译为“塞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值得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