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以下有关儒学的表述符合上述论断的是
①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有“仁”“礼”“中庸”
②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适应了汉代统治者的需要
③王守仁是儒学发展到明代的代表人物,提出“天地万物之心”是人的“良知”
④明清之际顾炎武猛烈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判断题 下图人物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
A.“天人感应”
B.“仁”“礼”
C.“民贵君轻”
D.“存天理,灭人欲”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请回答:
(1)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而墨家学派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2010年寒假,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文化采风”。开学初,同学们带回了丰富的“采风”作业。其中一个惹眼的话题——“热乎乎的孔子”引起了师生们的好奇。在新学期历史必修Ⅲ第一课学习中,老师引导同学们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很快就梳理整合了下面几份资料:
资料整合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均引自《论语》
资料整合二
2008年,北京奥运会诵读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语录均出自《论语》。
资料整合三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
——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资料整合四
2010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傅谨的文章——“找回失落的‘孔子’”,并附有漫画——“哪一个像我?”文章说:“从正讨论得热闹但尚未出炉的电视剧《孔子》,到春节热映的国产电影大片《孔子》,再到不久前以孔子为主人公的越剧《大道行吟》,孔子这一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一时间成为当代文艺的热点人物。”

根据上述整合资料,回答下面一些问题:
(1)祁明同学说:“整合一”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思想。你认为“整合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时获得了怎样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诚同学说:“整合二”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学经验。请你利用“整合二”的资料和所学知识,介绍一下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郭全同学问:既然孔子和他的思想很有影响,陈独秀为什么反对把代表儒家思想的孔教定为国教?请结合“整合三”中李大钊的观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丽同学问:从“整合四”可以看出,步入2010年,中国文艺界的视线齐集到孔子身上,为什么呢?漫画“哪一个像我?”传递给我们一个信号——怎样看待孔子及其思想。请你回答李丽同学的这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①仁者爱人,君轻民贵 ②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③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④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