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
B.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
D.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一部宪法是在1954年通过。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一部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因此ACD均正确。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法制建设,在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通过了1982年宪法,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1995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节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介导“自由、平等”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认为的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指的是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由此A、B、D三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贞观政要》卷一记载,唐太宗统治期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表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如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对此材料反映的本质意图是(? )
A.唐太宗统治期间,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贞观年间粮食用过于求,社会和谐
C.唐太宗时期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D.对统治阶级歌功颂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 各种机器和工具(A)
| 农机具(B)
| B/A(%)
|
1912—1916
| 15956
| 118
| 0.74
|
1917—1921
| 39269
| 798
| 2.03
|
1922—1926
| 43074
| 390
| 0.91
|
1927—1931
| 55192
| 998
| 1.81
|
A.国民政府的倡导
B.在“爱用国货”思想的影响下,农民自觉抵制进口农机具
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抵制了农机具的进口数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表格材料可知,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很低。反映了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但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选C。
点评:本题还可以通过题干的图表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蒸汽机车、水力纺纱机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飞机
D.电话机、内燃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时间“1851年5月1日”可知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成就有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电的广泛使用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1885年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