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据史料记载:“隋朝大业五年(609年),全国人口为四千六百多万;唐朝贞观十三年(639 年)全国人口为一千二百多万;天宝元年(742年),全国人口为近五千一百万。”对这组统计数据分析不当的是?
[? ]
A.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末战乱是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严峻的社会现实使唐太宗反复强调爱护百姓
C.唐初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促使人口逐渐增加
D.在唐朝的全盛时期人口总数超过了隋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古代中国贤明的统治者都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颁布均田令,给农民分配露田、桑田;唐贞观年间,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明清统治者减免赋税、官府提供耕牛和种子。上述史实说明
A.统治者和农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B.推行均田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C.自耕农是封建王朝稳固政权的基础
D.重视农业是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政府的重农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A项说法错误;推行均田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才是根本原因,B项说法错误;D项与重农抑商的史实不符。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
B.大米成为了主要的商品
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现象的准确解读,通过现象获其本质,由材料中“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可见当时关卡林立,且对商品征收重税,从本质上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符合题意,而ABC与题干主旨无关,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8分)
参考答案:(1)扶持商人;保护商人;利用商人;(6分)
(2)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重视农业,防止弃本驻末.(8分)
一定程度上保护商人,为特殊需要利用商人,保证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妨碍商业的正常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第(1)问主要考查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根据材料“非人情矣”“追其俸以偿商人。” “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等关键句,概括得出答案。第(2)问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要一分为二。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表是全汉昇、包伟民统计的《北宋赋税结构表》(单位:万贯。征榷,是指国家专卖收入)。对此表解读错误的是

[? ]
A.农业税比例逐年下降,说明北宋政府降低农民赋税
B.非农业税比例上升,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了商业的发展
C.征榷收入增长,表明北宋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力度
D.北宋赋税结构的变化,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