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
B.李贽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
C.李贽批判了道家的虚伪
D.李贽肯定了农民起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李贽是明朝中后期反正统的思想家,提出不以孔子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肯定了农民起义;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针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对正统理学提出了大胆的挑战。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云:“中国文化演进,别有其自身之途辙,其政治组织乃受一种相应于中国之天然地理的学术思想之指导,而早走上和平的大一统之境界。”维系中国古代这种长期的“和平的大一统”的理论基础是
A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儒家思想是中国自汉以来的统治思想,因此,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维系中国古代这种长期的“和平的大一统”的理论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甲: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8分)
参考答案:(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
(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①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取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
(3)材料丙。
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对其他史料印证。
(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面,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的处理能力。《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反映了古代封建统治者特别是明清时期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从反面印证古代礼教对妇女的压制”这一角度答题。可以和其他史料对比运用,从而更能说明20世纪初妇女解放的情况。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在作答时要注意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①的关系。比如:从材料乙中“因为等级觉慧和鸣凤不能在一起”“另外鸣凤被老爷赐婚,无奈选择自杀”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纲常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仍然很严重。材料丙中李淑欣则毅然反对包办婚姻,追求个人自由幸福,可以看出新时期妇女的解放,从而反映结论①。
(3)考查的是学生对史料价值的认识。史料价值就是历史材料(一般地说,以文字材料为主,也包括实物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体现史料价值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材料的真实可信程度;;材料的具体、丰富程度以及它反映的历史现象的重要程度;材料的独到性及其稀见程度。在这几个方面因素中,材料的真实可信程度是最重要的。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带有艺术加工成分。材料丙则出自《大公报》的新闻报道,相对真实,史料价值更高。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上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经济上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等方面的变化展开论述,注意一定紧紧围绕“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来论证,所谈内容必须回归到对妇女解放的影响上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出现这一情况的决定性原因是
[? ]
A.其所持的阶级立场不同
B.其受到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
C.其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繁荣
C.巩固统治的需要
D.外国商品的冲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