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表现为:
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封建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
③ 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著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的文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活跃现实,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下市民文化的兴起,所以②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①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答案选D。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1)据材料一指出,三代到春秋时期人们对“人”的认识有何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什么思想?(2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人文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由事鬼神到重视人(人的地位不断提高)。(1分)
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2分)
(2)主要观点: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4分)
(3)肯定人的价值。(2分)
(4)推动了思想、文学、艺术、经济等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第(1)问,由“三代皆敬事鬼神”到“事鬼敬神而远之”,这属于社会意识的变化器原因应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来考虑;第(2)问,从材料中“和谐的关系”“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 真诚待人”可见,主要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第(3)问,“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可见,重视人的作用;第(4)问,此问回答时要注意全面性。
点评:史料解读的步骤(1)明确问题:在解读史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问题。(2)抓关键词:材料的含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3)划分层次:很多问题的答案结构是于材料的层次对应的,要注意对材料划分层次,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要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画出关键词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4)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两处设问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后,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三是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著作、人物等),大体了解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外延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中的条幅是2008年5月27日时 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客观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阳明先生”即王阳明,其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而天理在人的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选A。
点评: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本题还可以这样考查:
禅宗语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此主张类似的古代思想家是( D )
A. 孔子的仁恕学说?B. 朱熹的理学? C. 董仲舒大一统主张?D. 王守仁的心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