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清)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材料三: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英《) 权利法案》(1689年)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
(2)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
(3)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4)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看,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趋势?
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材料二认为权力来自人民,反抗残暴统治是上帝授予人民的权利。
(2)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4)从人治向法治转化。
本题解析:
本题将17世纪的中国与英国不同的社会状况和政治体制进行对比,考查了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第(1)题,要围绕“君主专制”和“人民主权”这一根本理念的不同进行对比;对第(3)题,关于影响要注意结合各国国情进行多角度辩证地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10月3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苑毓翔指出,美国独立后实行了“一国两制”。但是,它同我们的“一国两制”不是同一概念。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确定了资产阶级与种植固奴隶主的联合统治。他们在1787年通过的宪法(1788年6月21日正式生效)中明文规定:北部7个州废除黑人奴隶制,南部6个州仍然保持奴隶制。并规定,1808年前,联邦政府不干涉备蓄奴州的奴隶贸易,逃亡奴隶必须归还原主;鼓励扩大奴隶制度。从这里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这部宪法是实现资产阶级和奴隶主联合专政的意志,因而才以宪法肯定了两种制度即北部以雇佣劳动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以黑奴制为基础的种植园隶制的经济同时存在。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美国1787年宪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它同我们的‘一国两制’不是同一概念”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共和政体,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局面的出现。
局限:保留了奴隶制,有种族歧视的色彩。
(2)美国“一国两制”的含义:1787年宪法规定了两种制度即北部以雇佣劳动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以黑奴制为基础的种植园奴隶制的经济。
中国“一国两制”的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
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
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794年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的统治以后,热月党人清除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结束过时的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统治秩序,巩固革命成果。这是考生必须明确的。题干材料中称呼等变化正体现了上述观点,比较选项,B局限经济内容,CD易于排除,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为逆向选择题,C项显然不是该时期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的原因,它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逻辑。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
B.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
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D.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图片,四人都曾经开办近代企业,前三人都是近代民族工业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但如果说他们是学习西方的先行者,就错误了,因为这之前有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众多代表人物,他们都曾经学习西方。排除A。他们的行为基本限定在经济领域,排除C。他们是民族企业家,基本没有在朝廷任职,排除D。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有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解题时要注意从三人所做的类似的事情概况其共同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