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近年来,关于谁是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国,中韩两国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韩国学者敢于宣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有两手“证据”:
证据一:是((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印刷于公元1377年,发现于韩国清州,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认定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证据二:是韩国学者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毕舁的泥活字进行了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韩国学者提出,事实上毕升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可见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
——摘自《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摘自《鬼谷子·谋》
材料三: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观指南针。”
——摘自《萍州可谈》
材料四: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摘自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五: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摘自鲁迅《电的利弊》
回答:
(1)据材料,司南和指南针曾在哪些方面被加以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四中的观点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五中,作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下面都是我们学过的唐诗,请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诗句作者生活的时代,其中正确的是: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
A、(1)(2)(3)(4)
B、(4)(1)(2)(3)
C、(2)(1)(4)(3)
D、(3)(1)(2)(4)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宇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题 下列宋朝著名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