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采用直选法。由材料中可知,材料中的观点强调主观唯心主义,强调个人心的作用,正是因为自己的到来才使花开放,过分夸大主观,符合陆王心学的特征,故可推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含义即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主张主要反映的是对人的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申。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仁眇(miào)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仁”“义”“王道”,可知与儒学有关,庄子是道家,韩非子是法家,CD项排除;荀子主张“仁义”“王道”,A项排除,故选B项。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孟子与荀子都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但两者之间的思想主张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应了
A.唐朝佛教兴盛
B.唐朝时期儒学没落
C.魏晋时期佛教兴盛
D.魏晋时期佛教获独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南朝;C项正确,佛教在为魏晋之际得到极大的发展,寺院林立;D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
点评:佛教在东汉明帝传入我国后很快就本土化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元宵节的出现就是说明了这一点。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宋明之际更是如此,佛教和道教与儒学柔和形成了宋明理学。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认为:中国文化如同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学说创立
B.“罢黜百家”局面形成
C.程朱理学确立
D.陆王“心学”的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本题信息是“14世纪中国文化淤塞成酱缸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出现于春秋时期;B项出现于西汉时;D项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1139-1193),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不符合题干时间,D项错误;14 世纪时官方哲学是程朱理学,中国文化逐渐僵化,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欧美代议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