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介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
——《利玛窦和徐光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康有为在1898年曾对一个记者说过,他转而主张变法,主要归功于李提摩太(注: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传教)和林乐知(注:美国传教士,1860年来到中国)的著作。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也是靠了传教士的帮助才逃脱清政府的追捕。……但西方列强却把洋教当成他们“藉以张国威”、“藉以广土地”、“为商业之先”的工具,再加上洋教毕竟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扦格,之后不到一年,中国北方就爆发了一场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
(2)材料二中“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是指什么?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洋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3)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中国的儒家思想”“西方的启蒙思想”“新文化运动”三个词语,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熟悉中国传统,适应中国习俗;注重与上层知识知识的交往;把传教与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相结合。
(2)斗争:义和团运动。积极: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支持中国的变革运动或先进人士。消极: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3)侧重点: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大一统思想;原因:他们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开明君主政治。
(4)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宣传西方的启蒙思想理论,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②“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③“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
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一战的尾声,报刊的评论“公理战胜了强权”显然没有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看清其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上分赃的本质,所以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长征》?②《八月一日》?③《战略决战》?④《渡江战役》?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长征》是20世纪30年代,《八月一日》是指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战略决战》是反映第三次国内战中的三大战役,时间是在1948年9月至1949年初,而《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故正确选项为A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
①领导工人运动 ②打倒封建军阀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