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土地已分配的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权……政府对东佃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调整。”这里的政府是
A.红军时期革命根据地政府
B.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政府
C.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政府
D.解放初期人民民主政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保护地主的权利可得知正确答案是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去年年初国内战局毫无开朗现象,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片光明的远景,大半个中国今年绝对可以在安定中开始建国工作了,同时民主与反动势力的实力也是越见优劣分明了。炼污的政府,反动的集团,……让它们都随着旧年滚到后面去吧!”(《钱家骏日记》)材料表明作者当时看到了
A.共和取代帝制的现实
B.袁世凯军阀统治的彻底失败
C.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D.解放战争即将赢得全国胜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去年年初国内战局毫无开朗现象,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片光明的远景”、“大半个中国今年绝对可以在安定中开始建国工作”、“民主与反动势力的实力也是越见优劣分明”,据此可以判断当时的形势是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关于国民党一大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次会议召开于1924年初的广州
B.参加这次会议的既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
C.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三民主义思想的终结
D.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4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日本首相安培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材料三: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四: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五: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六: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日本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分)
(2)根据材料三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3分)
(3)依据材料四、五,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1896年。《马关条约》。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或爱国之情。
(2)反和平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常规战争罪:南京大屠杀。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或者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①是中国人民在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②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或答中国收回了台湾,或答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有效获取能力和对基础知识再现再认能力。根据材料“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材料一的诗写于1896年,日本是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从“春愁”中“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可知作者的心情。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所犯的罪行:反和平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常规战争罪:南京大屠杀。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四“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和材料五“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等材料可以得出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①是中国人民在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②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