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右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
请你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下列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国兴衰
D.《资政新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内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所以不能是下一个链接。BD两项内容是历史文献,也不能是下一个链接。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林则徐提出了鸦片泛滥的几大危害,如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等;但从材料看,林则徐最担心的还是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所以鸦片必须禁止,故本题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6分)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第一章 总纲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 法院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1分)这部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及历史作用。(8分)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请列举三项成就。(3分)
参考答案:
(1)三权分立原则。(1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分)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分)
(2)客观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建设,为人民行使制宪权提供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我国经济恢复,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处于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制定《共同纲领》为制宪积累了经验。(6分)历史作用: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2分)
(3)审议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3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由此可以看出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依据材料中“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可以概括出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制宪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为制宪提供了经验。宪法的制定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3)依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审议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总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不断的建立和完善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就退,政治影响太坏,弄不好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还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打起来,可以使敌军整个战略轴线发生改变,让敌军从‘由北而南’的俯攻之态改变成‘由东向西’的仰攻,丧失其主宰战场的时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B.该战役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
C.该战役发生时列强武力干涉
D.该战役中我军大胜敌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材料关键词“上海” “由北而南”可推断出该战役是淞沪会战。结合所学史实,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B 项正确。A项明显错误,C项错误,日军侵华列强并未武装干预,D项错误,淞沪会战最终战败,上海失守。因此ACD 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点评: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日军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的攻势,同年8月13日,发动了八一三事变,侵犯上海,淞沪会战由此打开帷幕。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是我军的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初步的实现,加快了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的步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