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柏拉图曾说:“奴隶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古代希腊不平等的现象比较普遍
B.雅典民主共和国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
C.古代雅典没有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平等的政治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柏拉图认为:‘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以平等,其结果正是不平等’而他又认为每个人生而不平等的,所以在追求政治地位的时候显然也是不平等的,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由“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
[? ]
A.对雅典民主政治状况持肯定态度
B.赞同抽签选举办法
C.主张按照人的品德确定社会分工
D.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10分)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10分)
参考答案:
(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的两位先哲——孔子与柏拉图,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字眼,一个是“和谐”,一个是“美德”,这两个词分别代表了孔子和柏拉图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第二小问分别从维护等级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两个角度评述“礼”和“仁”的不同作用;第三小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主要从孔子和柏拉图所处环境的相似性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分别结合中国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古代雅典的社会特征进行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关于孔子的四幅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一位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的思想赢得了中外的推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图1和图2可以表明孔子对中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③正确;图3可以说明孔子的思想赢得了中外的推崇,④正确;4幅图共同说明了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①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4分)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孔子讲学图

材料二: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三?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使人有点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材料四: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行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1分)?在教学中孔子比较注重哪些教学方法(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2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分)和孔子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2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2分)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2分)
参考答案:(1)有教无类。(1分)因材施教、言传身教(2分)。开创了私学,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2分)
(2)态度:尊敬但不盲从,敢于追求真理(或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2分)启示:既要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又要独立思考,善于创新。(1分)成就:创立吕克昂学园;进行分层教学,其教学方式被称为“逍遥学派”。(2分)
(3)特点:教育立法,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1分)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1分)目的:培养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人才,为了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