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的是皇帝;B不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D不对,“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可见并没有说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因此只能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比较下边两幅图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左图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右图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8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的趋势。(4分)
参考答案:
(1)秦朝(2分)。三省六部制(2分)。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答出任意两点记4分)
(3)清朝(2分)
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6分)
(4)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衰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衰弱(4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图掌握最高权力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根据所学可知为秦朝所创。右图中枢机构分成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由此可知为三省六部制。本题涉及内容为古代中央机构的调整。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可以得出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由“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可以得出设殿阁大学士。(学生易答成设内阁,内阁为明成祖时期所设)
(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概括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清朝雍正年间为及时处理西北军务而增设军机处。由“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可以得出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由“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可以得出主要职能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
(4)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中央集权变化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皇权不断强化并最终达到顶峰(皇帝独裁,军机处并无决策权),而相权不断被削弱、分散直至被废除。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看,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衰弱。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三省六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废丞相、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周王有甲乙丙丁四个儿子,其中甲年龄最长,由妃子所生。乙也由妃子所生,聪慧过人。丙是王后的大儿子,天资愚钝。丁是王后的小儿子,深得周王宠爱。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周王应立谁为太子(?)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0年8月3日,山西洪桐大槐树景区迎来了一批由多名台湾官员和台湾媒体记者组成的“寻根祭祖”团。洪桐大槐树景区为这个特殊的“寻根”团举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寻根祭祖仪式。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A.行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