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复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这主要是指中国
A.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C.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D.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他们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6分)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9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5分)
参考答案:
(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 (4分)
(2)教主,儒学创始人,中国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9分)
(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 (5分)
本题解析:
(1) 本题主要考察孔子的政治主张。回答时,一方面要紧扣材料,另一方面也联系所学过的有关孔子的政治归纳总结。如要结合材料“……孔子对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分析总结其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主张以德治民等。 (4分)
(2)本题是对孔子的综合评价。回答时首先要梳理孔子的主要活动,然后从儒学创始人、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等方面结合材料分析总结。材料“吾将以教主尊孔子。……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体现的是儒家创始人、思想家的孔子。“……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反映的是教育家的孔子。“……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则体现了政治家的孔子。
(3)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及其学说在中国的命运、在世界上的地位演变。结合儒学自孔子创立以来尤其是经董仲舒、朱熹等改造后在中国的前途及命运;同时还要联系近现代以来孔子儒学的命运及地位。回答时还需结合材料“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进行综合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李鸿章说:“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商为承办,官为维持……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苑书义的《李鸿章传》
材料二?“欧洲各国,动以智勇相倾,富强相尚,我中国与之并立,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故公法、约章宜修也,不修则彼合而我孤;兵制阵法宜练也,不练则彼强而我弱;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而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天球、地舆、格致、测算等宜通也,不通则彼巧而我拙;矿务、通商、耕织诸事宜举也,不举则彼富而我贫。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亟宜开国会,立宪法,团结民心,同御外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说明郑观应的思想主张与李鸿章有何不同,请简要评析郑观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
(1)①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③鼓励兴办民营企业,并要求政府给予扶持。(6分)
(2)不同:郑观应要求变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2分)郑观应认为中国面临西方列强威胁,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先进,而中国学习西方实行中体西用,难以与列强抗衡。(2分)郑观应打破了对西方的狭隘认识,认为不仅要学习西方的“长技”,还要学习其政治和思想;表达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符合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郑观应对西学的评价及其含义的理解,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5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等信息可以得出李鸿章的思想主张是发展近代工商业、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鼓励兴办民营企业,并要求政府给予扶持等。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评述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材料二主要阐述了郑观应首先提出了要求变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其次看得到了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先进,中国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就难以与其抗衡;第二小问对郑观应认识的评述可以从郑观应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评述,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更看到了学习西方的制度与思想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方面主张“无为”,与材料中“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直接相悖。故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下列现象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
①发达国家大肆对第三世界输出工业品并采购原料?②国际商业中心转移到太平洋沿岸
③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④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危险工业的生产场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国际经济格局的认识,以及对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国际商业中心转移、产业结构的变化不是国际格局调整表现。所以选项②、③与题意不合。所以正确的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