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天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生产方式?(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制定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1分)
材料二: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裁:“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运进来。”
——林星《近代东南
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
村经济呈
现出什么新现象?(2分)
材料三:“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清廷于 1897年诏令兴农学,翻译农学书籍……次年,清政府谕令各省设立“农务局”,掌管督课农务事宜,决定在学堂中设立农学科”。
——吴申元《中国近代经济史》
(3)据材料三列举晚清政府农业政策的新变化。(2分)
材料四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对农树经济体制进行怎样的改革?(2分)它的推行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判断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江堰是西汉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
B.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C.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D.坎儿井是新疆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3、判断题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
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 铁耕具、牛耕的推广
②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
③ 社会秩序的稳定 ?
④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l:《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6分)
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2分)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5分)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根本目的何在?(2分)并针对土地兼并问题采取一些抑制措施,请举一例说明。(3分)
5、判断题 《诗经》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