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
-----《清史稿》
【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材料三】……康熙帝至江宁府城。遣内阁学士席尔达祭明太祖陵,并亲自往明太祖陵拜奠。诏谕江南、江西总督、江苏巡抚说:“明太祖天资英武,敷政仁明,芟刈群雄,混一区宇,肇造基业,功德并隆”,令地方各官对明陵不时巡查,守陵人用心防护,不准附近旗丁居民践踏。?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康熙帝自江宁回銮,归途在曲阜停留,祭孔子庙,行三跪九叩礼,自制祝文说:“仰惟先师,德侔元化,圣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永言光烈,莫不钦崇。”又亲书“万世师表”匾额,悬挂于大成殿上。?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对康熙的评价有何不同?(2分)
(2)请以材料三、四分别说明材料一的观点。(2分)
(3)依据材料二的观点,分别对材料三、四作出合理解释。(2分)
(4)参考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人物评价结果的因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崇儒重道,开创盛世局面。(1分)
材料二:利用儒学作为封建统治思想,文化专制,政治局面沉闷。(1分)
(2)材料三:祭拜前朝汉族皇陵,说明康熙帝雄才大略、胸怀宽广、至仁至善。(1分)
材料四:祭拜儒家至圣孔子,说明对汉文化的尊重、崇儒重道、重视儒学。(1分)
(3)材料三:祭祀明太祖陵,显示尊重前朝,消除明遗民敌对情绪,笼络民心,维护统治。(1分) 材料四:祭祀孔子,争取汉民众拥戴,缓和满汉矛盾。利用儒学加强对人民控制。(1分)
(4)政治气候、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时代背景等。(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目的和实质,即为维护其腐朽的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政策调整,其结果不仅没有摆脱内外危机,反而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这就是“新政"破产的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对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评述正确的是

全国科学大会
A.会上邓小平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B.会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以促进科教发展
C.会议强调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D.会议明确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变化较小,主要是因为( )
A.未受到列强的侵略影响,所以变化不大
B.自然灾害频繁,没有经济能力来改变自身的生活状况
C.农村的封闭落后,难以接触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D.农村的封建传统思想浓厚,难以接受西方的事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近代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变化较小,(1)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的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交流少,而与外国的联系就几乎为零。(2)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的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AB表述绝对化,D从属于C项,因此选C。
点评: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往往容易混淆。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国家分裂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政治环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急遽大变革和大动荡时代,代表各种阶级利益的诸子百家学派纷纷涌现,他们从维护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纷纷提出自己变革社会的主张,彼此之间相互诘难,“百家争鸣”局面由此出现,所以答案选A,B项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C D两项是推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