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的信息归纳正确的是
①藏族在唐朝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从唐时传入中国 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⑤清朝加强同藏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 ⑥佛教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特点为“辞藻华丽、笔法铺张、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的文学体裁是()
A.楚辞
B.汉赋
C.汉乐府诗
D.先秦散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
?
(2)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
?
参考答案:(1)清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的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
(2)康熙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明朝后期,北方出现“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 ?兵革,岁省费什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
A.鞑靼和瓦刺的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B.明朝修缮长城,防止蒙古骑兵的南下
C.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D.加强北方边防驻兵,使蒙古不得犯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试比较长城和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利: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大运河的开凿进一步地将我国的经济中心南移,方便了南北的交通和物资流通,而长城的最大作用在于有效地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在秦长城被损坏后各朝都有加固和建筑长城的历史事迹。
(1)运河的积极影响: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
(2)长城的积极影响:①修筑长城的军事意义: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②长城对古代农业社会的影响:历代统治者凭借长城,多次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相对和平的生产环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③长城对民族经济贸易的影响:长城是长城内外各民族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阵地,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④长城对当今旅游的影响:成为人们凭古吊今和欣赏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座座雄关险隘,建筑雄奇壮美,古韵犹存,地势危峻险要,风光秀丽,在祖国的大地上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3)长城和大运河的弊端
由于统治者的个人意愿加重了人民纳税和抽调人丁的压力,统治者以苛捐杂税维持庞大的工程开支,大量工人的征用间接地加剧了人民生产生活上的压力,也加速了王朝灭亡的速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