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所示地契最早颁发于

[? ]
A.1868 年?
B.1872 年
C.1873 年?
D.1889 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
[?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
①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宪法 ②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 ③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极其保守性 ④按“三权分力”原则构建,有效地防止天皇独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宪法本质上是天皇的权力至高无上,有④的排除同时该法也指出天皇的权力具有神权色彩,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 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遗憾的是,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 年4 月,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Ⅰ
材料三 1898 年6 月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这次变法历时共103 天,又称“百日维新”。?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日、中三国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日本侧重摆脱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
(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领导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到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
(3)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同样是闭关锁国,其实中国比日本晚近100年,直到鸦片战前,中国对西方文明不屑了解,视其工业技术为“奇技淫巧”;而日本对欧洲封闭的同时,仅留荷兰人于长崎,作为了解西方的窗口,还不时赴西欧考察,并对其物质文明赞叹有加。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中国当时物质技术和思想文化上确实高于西方
B.日本名为锁国,实为开放
C.为日本应对西方挑战走向近代化减少了观念阻力
D.日本没有遭受蹂躏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日的近代化,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天朝上国的观念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日本通过和西方的交流为其近代化减少了阻力,所以C正确,A材料中没有侧重B表述错误D日本曾经受到过外来的殖民侵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