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猪坚强”、“范跑跑”“我爸是李刚”等是近年出现的一批网络流行语,它们均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这充分说明
①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使大众的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人们利用网络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事件
③网络成为公民表达看法、参与社会进程的方式
④网络赋予人发言的自由和权利,因而要慎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根据“网络流行语”这一关键词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现在职业教育的经验直接来源于
A.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
B.德育为先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等。A表述片面,B强调道德教育,C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都与题干不符。因此D符合题意。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个时期内国家主要发展全日制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只是发展这种单一类型的学校有不少问题,如:由于国家经济条件的限制,这种学校难于迅速发展,不能尽快普及教育;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脱节,不能升学的大批中小学毕业生,缺乏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很难安排工作,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还有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学习知识,等等。因此还倡导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根据文史知识判断.下列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经》、《诗经》归入经
B.《水经注》、《资治通鉴》归入史
C.《孟子》、《韩非子》归入子
D.《离骚》、《聊斋志异》归入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和词五类。
《诗经》《孟子》归入经;《水经注》《资治通鉴》归入史;《道德经》《韩非子》《聊斋志异》归入子;《离骚》归入集。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鸦片贸易合法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在天津进口的货物中洋布的比重远远大于鸦片,可以看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中国倾销商品,这是问题的本质,所以C正确,BDA不是本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现显著变化的时间是在明清时期变化猛增,“贞节“是古代女子道德要求的一个体现,其主要要求来自于儒家封建理学思想。A.女权意识的觉醒与材料表达意思相反;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与“贞节”没有必然的联系;“贞节”妇女增多是理学影响深入人心的表现。故选B项
点评:宋明理学这一考点在设题时多考察其背景、两派的区别和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塑造后世中华民族优秀品格)。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