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史料记载,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许多鲜卑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该材料不能体现的观点是
A.北魏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
B.当时洛阳商业繁荣
C.鲜卑贵族学习汉人经商
D.迁都洛阳促进商业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所实行均田制的性质是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小农个体土地所有制
D.少数民族土地所有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可参照课本关于均田制的表述,并结合封建国家的三种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农民土地所有制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公善之而未用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口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史记·秦本纪》
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材料一中秦孝公不用帝王之道而用霸王之道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措施。(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两派对商鞅变法有何不同评价?(2分)
(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2分)
参考答案:
(1)社会大变革,战争频繁;帝王之道不符合形势要求,霸王之道有利于富国强兵。(2分)
(2)思想:法治、农战。(2分)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燔诗书明法令。(2分)
(3)人夫: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
文学:导致秦朝迅速败亡。(2分)
(4)把改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为标准。(2分,任答2点)
本题解析:
(1)分析材料一,“吾说公以王道,公善之而未用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说明秦孝公不用帝王之道而用霸王之道,联系当时时代背景,诸侯争霸,社会变革,只能用霸王之道在争霸中取胜。
(2)分析材料可知,其核心是强调了整饬法律、发展农业,奖励军功等。第二小问可联系所学史实回答,如: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等。
(3)从材料三“大夫”所强调的“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可知其积极作用是使秦统一了六国。而“文学”认为商鞅变法厉行法治,其严苛的刑罚导致了秦亡。
(4)此问实际是考查学生的历史观,可从改革对当时社会起到的作用以及是否符合历史潮流方面分析。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古文阅读和理解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对孝文帝改革中三长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打击了贪官污吏
B.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
C.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
D.三长直属于中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 单
5、判断题 三长制的历史作用在于
①有利于推行均田制?②使基层行政机构得以完善 ③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④助长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三长制限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