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明君懂得这些,所以不培养仁爱之心而加强威严之势。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而材料主张“有为”,故A项错误;儒家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材料只强调“法”的作用,故B项错误;儒家孟子主张礼乐仁政,与材料强调严刑峻法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法家主张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的严刑峻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地狱天堂”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儒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其中“地狱天堂”是第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发展阶段是秦汉时期,秦朝时期儒学遭到严重的打击,而汉代取得了独尊地位,所以答案选择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发展历程·儒学发展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当时(1517年)还是维登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给欧洲思想界带来了什么影响?(10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基本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发明本心(答“‘灵明’即是本心,是良知”也可);致良知;知行合一等。(6分)
地位: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分)
(2)观点:“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
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答“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也可);
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
《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任答其中3点即可得6分)
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4分)
(3)相似之处:强调人的信仰的自由;敢于挑战正统(或具有叛逆的思想),敢于批判权威;促使社会的主流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可笼统回答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6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第(1)题考查王守仁的主要思想主张,材料一是他的“知行合一”思想,材料二中体现了他的“良知”观,其他的思想如“致良知”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王守仁思想的地位主要有两层,一是他对陆九渊心学的完善,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二是心学本身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第(2)题主要考查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以及对欧洲思想发展史的影响。材料中“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另外关于马丁路德的一些宗教改革主张,如 “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都削弱了教会的权威。关于宗教改革的影响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第(3)题考查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人的相似之处可从思想观点本身的共性、思想的价值和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回答。如都挑战了权威,都促进了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等。
考点: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马丁路德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启蒙运动》高频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