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推断下列言论中最有可能出自韩非的是?
[? ]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3、判断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文明史的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 ]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4、判断题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5、判断题 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