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业。”?
——清 雍正帝
材料二:“(老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
材料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李绅 《悯农二首》
材料四:“……(农民)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五: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渐步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请回答:
(1)依据一、二、三、四材料分析概括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依据材料五说说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参考答案:
(1)有利因素: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农民不同程度的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等生产资料,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不利因素:农民本身过的比较艰苦;当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沉重的封建剥削;高利贷的剥削等等。
(2)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农民家庭有耕有织②农民注重树木栽培③农民家庭劳作艰辛④农村棉纺织业发达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男子在外耕作,女子在家昼夜纺织。从这我们可以看出①③正确,故选C。②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的理解;④项纺织业发达材料无法体现。
点评:此题是考查的小农经济的生活状况。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十分辛劳。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状况是由小农经济的特点决定的。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小农易于破产;还具有封闭性、落后性等特点,难以改进农业生产,以至于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困难重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西周的井田制主要瓦解于春秋时期。井田制的衰败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相伴而行。土地私有化在公田方面主要表现为使用者据为己有和私自交换甚至买卖。材料所述是井田制被破坏过程中的现象之一。故选D。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战国时期确立的;B项错误,春秋时期是土地公有制瓦解的时期;C项是在战国以后才出现的现象。
点评: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要知道井田制的发展历程:商朝兴起、西周时期兴盛、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被废除;瓦解的表现、废除的标志也要知道。井田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确立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活动十分活跃,其根本原因是?
A.大量私田被开垦
B.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C.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D.西周分封制崩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活动十分活跃,新兴地主阶级希望通过变法建立封建统治,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私田得以开垦,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发展起来,希望通过变法建立自己的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和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的仪式说明了
[? ]
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
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
C.立春是统治者祭祖之日
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