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黄梅戏《天仙配》讲述了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天仙配解说词》
请回答:
材料二?……(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明·吕坤奏疏
材料三?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与鸦片战争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


材料四?出现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某类企业

(1)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古代农村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4分)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6分)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两种经济现象有何内在联系?(2分)
(3)材料四所反映的经济形态在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的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请列举其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两个重要事件。(4分)
2、判断题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第二届盛会今天(2005年7月28日)在成都落幕。(如图所示)一如首届(注:首届“9+2”论坛暨洽谈会于2004年6月1日至3日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的情形,第二届盛会依然充满了热情和对未来的期许,惟一不同的是,举办地由珠三角核心区的粤港澳换成了千里之外的四川。
对于不太了解“9+2”的人来说,一个名称里有“珠三角”的盛会由四川这个距珠三角遥远的省份来举办,可能会有点不太习惯。其实,抛开紧密的经贸往来不谈,单从地理角度,位于长江流域的四川从2200年前就与珠江流域联在了一起。产生联系的是修建于秦朝的运河——灵渠。
意味深长的是,一年多以前,广东党政代表团为泛珠合作到广西考察时,专门到灵渠参观。有观察者敏锐地注意到,站在“灵渠”刻石两边,两广领导人欣然牵手合影。这条短短30余公里的水道,使南中国成为一个联通的水运网络,成就了秦朝的统一大业。与灵渠打通长江、珠江两大水域不同的是,泛珠合作是“9+2”的决策者们打通行政壁垒、共建南中国的宏大社会实践,是开启两大流域市场一体化的伟大工程。
——摘自 2005年7月28日《南方周末》“南中国的历史性创举”
(1)材料二中提到的“灵渠”位于何处?它的开通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广东和四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都曾充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2)请简要说明四川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排头兵”地位。
(3)用近现代以来的事实说明,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具有哪些优势?
3、判断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藤文公上》
材料二:募民囤田许下,得谷百万,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
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并概况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4、判断题 传统中国为一个农业社会,人民依赖土地生活,与土地的关系密切。有关中国历史上土地与农民的关系,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北魏实施均田制,原则上需由政府授田,才能经营土地
B.战国到秦汉时代,私人可以拥有土地,也有土地买卖的行为
C.西周时代土地为贵族所有,农民耕种所得全都交给贵族
D.唐代前期沿袭北魏均田制,政府依每产人口给予田地耕种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产生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②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③宣告了铁器时代的到来?④增加了国君的财政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