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途径中能够使我们的认识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
A.前人的痕迹
B.专家的著作
C.学校的教材
D.老师的传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前人的痕迹当然比后世人民的记述和追忆真实的多。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 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信息可知毛泽东主张学术方面“百家争鸣”,故A项正确;B项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主张,而题干属于学术上的争鸣,故B项错误;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儒学一直关心的是人类社会,而不是天道自然,A项错误;新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来阐述儒家义理,并不是截然相反,B项错误;格物致知出自《礼记》,不是宋朝思想家的原创;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是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汉宣帝诏:“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影响汉朝形成该刑法原则的主要因素是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诏书的意思是,从现在起,儿子包庇父母、妻子包庇丈夫、孙子包庇祖父母,都不再连坐。这体现了儒家重视家庭和谐的伦理观.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渊源很早,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羁靡州就有土司制度的刍型,但通常认为这种制度始于宋元,而完成于明代,清代因袭沿用。元、明推行土司制度主要在西南各省民族地区,其中又以云南设置的土司、土官最多,职官种类也最为完备。土司制度的内容,主要是暂时不触动各民族固有的生产方式,利用原来的统治机构对当地统治者加封一些不同于内地的职名封号,使之“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
——吴永章《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
材料二?为翦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事。窃以苗猓逞凶,皆由土司,土司肆虐,并无官法,恃有土官土目之名,行其相杀相之计。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此边疆大害,必当翦除者也。……故以臣愚昧,统计滇黔,必以此为第一要务。然改归之法(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献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
——(清)鄂尔泰《改土归流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司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改土归流的积极作用。(9分)
参考答案: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历史悠久,世代沿袭;保留原有秩序。(6分)
(2)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稳定当地秩序,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9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渊源很早,”、“通常认为这种制度始于宋元,而完成于明代,清代因袭沿用”、“土司制度的内容,主要是暂时不触动各民族固有的生产方式,”,由此可以总结出土司制度的特点有: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历史悠久;世代沿用;保留当地的原有秩序。
(2)依据材料二中“为翦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事”、“,由此可以总结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政府对边疆的统治,巩固国家统一;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当地社会秩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