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 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 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7分)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本题解析:中西方思想的对比是近几年高考题中的重点,本题选择了中西方各具代表性的人物孔子和柏拉图作为载体进行考察学生的识记、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
(1)关于“共同性”的回答,紧扣材料信息“都相信 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即可判断得出。关于“不同作用”的回答,紧扣书本内容,难度不大,关键突出“礼”与“仁”的不同作用,突出“礼”强调等级,而“仁”强调缓和社会矛盾。关于“品德”的分析,主要联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相关内容,注意语言表述即可。
(2)明确材料二的思路,即强调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而组织语言回答,要求学生注意综合归纳。而关于“具体社会背景”的说明,联系书本知识,明确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而柏拉图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日益显现的时期。。
【考点定位】选修四·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不正确的是
A.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B.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C.其伦理学成就如三段论至今被奉为权威
D.为后世的科研提供了一些方法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质是:
[? ]
A、人具有理性
B、自私自利
C、会使用工具劳动
D、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逻辑三段论
C.理念论
D.美德即知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是指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社会主张,其社会主张具有空想性,同时柏拉图在哲学上主张理念论,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主张与柏拉图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孔子提出和亚里斯多德的“中庸”共同之处有:
①都是至高的美德标准 ?②都主张适度,反对极端
③都反对将 “过”和“不及”简单地调和或折中 ④都是适用于各领域的哲学范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