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 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② 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 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确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也”,“心外无理”。这说明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
A.“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是否继承儒学正统以治理国家
C.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D.是否从人的主观世界去寻求“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存天理灭人欲,它本来是理学思想中一种卓越的自我修养,属于精神的领域,现在却成为面对广大民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伦常,沦落为扼杀人性的软刀子。”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的理论缺陷
B.理学的教条化
C.理学的逐渐落伍
D.理学的官方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的自我修养信条转化成“广大民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伦常,沦落为扼杀人性的软刀子。”说明理学对广大民众具有极强的约束力,这是主要因为理学的官方化和理学思想信条被政府强制推行到民间,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中并没有接纳其提议,B中外交和国防不在自治权范围之中,C中说法也不正确,在主权问题上应该是坚持原则,故D项符合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学说悉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材料主要表明儒学:
A.强调大一统和以法治国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C.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D.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法治国是依照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和主张来治理国家,封建社会是君主专制,所以中国封建社会不能叫以法治国,排除A;通过题干“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即儒家学说法典化了;根据“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即儒家学说制度了,而且提到两千年来儒家学说影响很大,影响社会的公私生活,即普及到政府和百姓的生活中。所以D正确。B、C两项本身表述正确,但题干材料没涉及儒家学说的意义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