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孙中山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到:“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
A、孙中山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B、孙中山为探索革命道路孜孜以求,体现出他是真正的爱国民主革命家
C、“此种妥协”并非孙中山个人的悲剧,而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D、说明孙中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胜利之道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 )
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
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第二次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颁布《临时约法》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6分)
(2)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参考答案:(1)兴办洋务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洋务人才非常缺乏;在科举仍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洋务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鄙视和排斥。(6分)
转变:由追求科举功名到宣扬维新思想。(3分)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科举之途的无望(个人经历及品质)。(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1)第一问题目很灵活,要从当时人们对洋务运动的不同看法来做题,洋务运动能让一个人扬名立万,洋务运动也能让一个人遗臭百年。
(2)“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不难概括,但是“分析其原因”就有难度,一定要结合严复时代中国的国情来去做这道题目。例如,民族危机的加深。也可以结合严复的阶级属性,资产阶级思想家,来得到答案要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5年孙中山致信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苦痛也才能减轻。诸君劳工和我共同奋斗······我吁请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这则史料的解读最合适的是
A.孙中山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B.孙中山主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
C.孙中山放弃了原有的三民主义思想
D.孙中山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应是指李大钊;C不对,孙中山晚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不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没有转变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选B
点评:从高考考点来看,要关注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思想主张、辛亥革命的历程及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后在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如剪发、服饰、称呼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