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
参考答案:(1)特点:适应列强侵略需要;培养实用人才;学习西方教学制度;自筹经费、模式自主。(每点三分,四选三,总分不能超过9分)
(2)指导思想:发展大众教育(国民教育)。(3分)
意义: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崛起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人才。(4分)
本题解析:(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所以从材料一中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等信息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指导思想: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概括”,根据材料二中的“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等信息可以知道其特点是发展大众教育(国民教育)。意义:结合大众教育思考可以知道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为日本崛起、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造成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盛行和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日本国内市场狭小
B.周围邻国衰弱
C.藩阀长期垄断政权
D.日本成为世界强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
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
D.封建统治腐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明显错误,戊戌变法并没有做到全盘西化,所以排除A项。B项是形式上问题,不是“要义”的内容,所以排除B项。D项为无关项,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
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 ]
A.①②?
B.②③?
C.②?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日本闭关锁国政策包括?
①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将外商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②禁绝与所有国家进行贸易?
③日本人不得出国,外国人不得进入日本?
④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组合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排除法,②是错误的;日本
闭关锁国政策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