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方式:利用宗族(宗法制)管理;
特点:注重血缘关系。
原因:小农是封建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3分)
(2)政策:重农抑商。(2分) 目的:巩固王朝统治。 (2分)
(3)现象: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2分)主要原因:广州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对外交往的窗口;行商具有经营对外贸易的特权。(2分)
(4)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 (2分)
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试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特点根据方式去寻找。第二小问根据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及经济特点,从小农与国家的关系角度来回答。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从“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可以看出明政府从日常穿着上限制商人,目的是让当时的百姓少从事商业活动直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中国古代社会特点角度来回答根本目的。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东怡和行商……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直接概括。第二小问要结合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中行会的出现来回答。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素”从“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中概括出来即可。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雅典公民大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责审议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
B.所有合法公民均有权参加
C.是日常的司法机关
D.表决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二干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 ]
A.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欣赏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
A.推行分封制
B.建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王彦超及诸藩镇人,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室仰仗,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引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要对北宋建立的背景的理解把握。题中宋太祖的言论是理解的难点,其大意是不满王彦超等藩镇长官的权力过大,而王彦超的话则较容易理解,是解题的突破口。再联系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加以理解,这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背景。故答案是D。
本题难度:简单